工业4.0:中德合作越走越近
2014年10月,中德两国发表名为《共塑创新》的合作行动纲要。其中提到,两国政府将建立“工业4.0”对话,为双方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提供政策支持。2015年5月,中国正式提出“中国制造2025”,引起德国各界关注。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年10月访华时表示,德方愿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
本月1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再次访华,与李克强总理共同主持了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两国重申将继续落实在“工业4.0“领域签署的协议,就“工业4.0”进行跨议题磋商,推动合作产生协同效应。
德国信息技术与电子通信行业协会“工业4.0”部门负责人沃尔夫冈・多斯特表示,发展“工业4.0”仅靠德国自己无法成功,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构建全球产业链,中国是其中重要一环。
目前,中德双方正在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框架下就“工业4.0”领域的标准化议题进行讨论。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信息通讯领军企业正积极在德国和欧洲参与智能生产的解决方案开发。与此同时,西门子、博世力士乐、库卡机器人等力推“工业4.0”的德国企业也在中国大力开拓市场,针对中国客户需求推广与智能生产相关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概念炒作不可取
近两年,“工业4.0”在中国的热度持续升温。赴德交流的企业人士普遍将“工业4.0”作为参访重点。而在国内,“工业4.0”主题的书籍、文章层出不穷。但一些业内人士提醒,“工业4.0”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多个方面扎实推进。充分讨论“工业4.0”概念可以为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营造积极氛围,但如果这种讨论变成炒作,就有可能会出现盲目发展的问题。
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实施“工业4.0”所需大量投资以及不明确的收益前景让将近一半德国工业企业有所顾虑。目前,德国政府和财力雄厚的大企业是推动“工业4.0”的主要力量,而德国中小企业大多持观望态度。为此,德国政府与企业界、工会及科技界代表组成“工业4.0平台”,通过协调“工业4.0”标准化、技术研发、数据安全、人才培养、法律框架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德国工业数字化进程。
专家认为,中国发展智能制造也需要加强平台建设,让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广泛参与,共同谋划如何具体落实中国制造智能升级的路线图。同时,中国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还不高。发展“工业4.0”首先需要扎实补课,在创新研发、质量保障、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